“苏超”出圈记·符号解码㉖|“三无球队”:为何人人都爱“十三妹”

常州,这支五连败、零进球的业余球队,正踢出中国草根足球最动人的“世界波”。


6月21日,“苏超”常州队的首个奥体中心主场比赛。球场上,主裁判吹响终场哨前30秒,常州队球员仍在底线争夺界外球,汗水浸透的球衣在灯光下耀眼;看台上,36712名观众齐声助威,“常州加油”的呐喊声浪此起彼伏;比分定格,记分牌上冰冷地显示着“0:4”,但却不阻碍常州乃至全国人民热爱这支球队,这份热爱洒落在每个真实的角落。

无进球、无积分、无胜利,这支“三无”常州队,在这个夏天,掀起了远超胜负的全民狂欢。零,并非失败,而是常州敢于面对强大、始终直面真实、创意改变规则,成就超越输赢的新格局。



自嘲,自信的另类表达

鲁迅先生曾言:“这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”路,始于“零”的荒野,常州队的“路”,正在一场坦然的自嘲中奋力蹚开。

“三无”标签非枷锁,而是常州敢于“归零”、轻装前行的常态宣示。

官方下场玩梗,“吊州”“巾州”“丨州”坦然笑纳;高铁站大屏亮起“?州恐龙撕0封”悬念;高考横幅嵌入笔画梗,这份将狼狈锻造成徽章的勇气,正是自信淬炼后的举重若轻。正如“路”的延伸,离不开同一城人的守望。

常州,不断地从“零”出发,找寻“非常”之路。


互动,全城共情的星火燎原。常州奥体中心雨夜,三万手机汇成星海齐唱,是对球员终场哨前仍拼死争球的最高礼赞。战无锡前夕,《无所谓》的豁达歌声,是汉字魅力的挥洒,更是无惧失败的宣言;迎“宁”之时,倾囊奉上“土特产”,尽享“敢于亮剑”的欢乐。这场城市与守护者、支持者间的共情交响,让凝聚力在低谷处迸发耀眼光芒。比分落后时不退场,便是最纯粹足球最动人的胜利。

“梗战”,创意破壁的流量密码。常州将网友的戏谑,化作全民“笔画保卫战”,联动川、鄂、浙、皖、汉等多地文旅官号,“助常州”“继续战斗”的创意浪潮席卷全网。抖音粉丝破40万的“现象级”传播,非城际斗嘴,而是以幽默为刃,劈开舆论壁垒,将“三无”重压熔铸成全民参与的符号狂欢。手握流量密码,常州在叙事战场上夺回了响亮的话语权。

自黑,化茧成蝶的破局锋刃。前路崎岖,以自黑开山。直面“零进球、零胜利、零积分”的刺骨现实,常州主动将“自黑”淬炼成最锋利的破局之刃。“恐龙十妹”玩偶自嘲无胜绩,官媒落款“想进球”“能进球”“一定进球”明志,街头应援横幅玩转“吊”“巾”“丨”笔画梗,敢于把疮疤亮成创意舞台的坦荡,瞬间击穿人心。这绝非自轻,而是以最坚韧的姿态昭告:危机,亦可锻造成直抵肺腑的共情利器。

蹚路者,善借东风。常州深入骨髓的自嘲,恰是城市的韧性注脚。这座在“无中生有”中打造恐龙王国、于制造业赛道稳扎根基的城市,早已超越了对“完美无瑕”的迷恋。足球老师在赛场上的踉跄、学生球员错失破门的懊恼、业余选手在排人墙时的不惧,无论笨拙或不屈,都因为自嘲显得真实磅礴。

当常州能坦然接纳“三无”标签并与之共舞,便已在精神高地插上旗帜,这份底气,源于对自身筋骨与灵魂的笃信。因为这座城市了然:赛场得失如云烟,笑对风云自岿然,自嘲非自轻,而是强大者最从容的勋章。


本色,市井足球的真谛

常州队,这支“苏超”赛场上最“典型”的队伍,其灵魂烙印并非胜负积分,而是深入肌理的草根本色。这份本色,恰是读懂常州城市精神的一把密钥。

翻开球员名册,他们的职业图谱是“城市职业微缩图景”。建筑师放下绘就城市天际线的笔尺,在绿茵场用奔跑丈量新的弧线;教师结束课堂上的知识传递,用双脚在赛场书写永不言弃的教案;学生怀揣书本里的星辰大海,也在激烈冲撞中定义青春的倔强篇章……他们日间是城市运转的“齿轮”,夜晚化身龙城荣耀的“卫士”,身份切换间,是这座城市扎根现实、双肩担责的本色彰显。

这份流淌于市井血脉的本色,构成了常州精神最坚实、最动人的基底。

训练时间捉襟见肘?那就奉行最朴素的生存法则:“菜就多练!”有队员主动加练至一周数场,身形暴瘦十斤,将“不足”化为汗水浇灌的勋章。

体能技术难敌对手?他们便一次次跌倒,一次次爬起,在每一次“归零”处,积蓄重新出发的动能。

比分落后怎么办?绝不倒脚,冲向对方的球门,行动,是最好的“声源”,纵使结局注定,过程必须百分百燃烧,这是常州人骨子里“干则极致、拼到无悔”的本色宣言。

常州队不加修饰的“笨拙”与“真实”,因扎根市井烟火而充满千钧重量。它洗尽铅华,让足球回归最珍贵的原点,热爱即信仰,拼搏即尊严。

这,便是“苏超”常州队馈赠城市的“本色”真谛:城市的脊梁,不在云端,而在无数普通人立足大地、默默耕耘的草根韧性里。那张浸透汗水的“职业图谱”,那声震耳欲聋的“菜就多练”,那份用体重丈量的“五公斤意志”,那尊与进球失之交臂的“掩面一跪”身影,是市井烟火里的热爱,成就城市精神最鲜活的表达。

本色的韧性,构成了常州精神最硬核的底色。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“苏南模式”先锋,到无山水名胜的“资源洼地”中硬生生打造出“无中生有”的中华恐龙园、环球动漫嬉戏谷等文旅IP,再到如今新能源赛道的奋力奔跑。常州人骨子里有一股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的闯劲和“不服输、不躺平”的韧劲。

赛场上的“三无”,映射的恰是现实中无数普通常州人面对挑战时,那种立足现实、脚踏实地、永不言弃的奋斗姿态。这份来自市井烟火的坚韧,构成了常州精神最坚实的底座,是城市笑对风云、定义自我的永恒源泉。

破局,创新基因的共振

面对“三无”困境,常州没有沉溺于沮丧,而是开启了一场基于“归零”心态的绝地反击与创新破局。

历史总有惊人相似。翻开尘封的《新华日报》,1955年1月5日的一则报道赫然在目:江苏足球赛,常州队以1平4负的成绩垫底。七十年光阴流转,历史仿佛在足球场上重演——五连败、零进球、净胜球负12分。

相似的“履历”却无法阻挡常州的前进。2025年的常州,给出了与七十年前截然不同的回应。七十年前,或许是沉默的承受;七十年后,则是主动的拥抱、幽默的解构与精神的超越。

《新华日报》署名评论“江东”为这个刺眼的“0”赋予了全新的精神内涵:“‘0’不是一无所有,而是拼搏后的成果……对流过汗水、泪水,乃至血水的人们来说,这个‘0’就是奇迹,就是奖章。”

“恐龙IP”的创意重生,将城市标志性文旅IP“恐龙”与足球深度绑定。预售“恐龙十三妹”玩偶首日销量破万;推出恐龙主题拍拍乐、T恤;地铁变身侏罗纪世界;新能源车成“恐龙坐骑”。这并非生拉硬拽,而是将“零”转化为创意符号,利用强大IP实现流量裂变和价值变现。这正是常州“资源创造型”发展模式的精髓:没有先天资源,就用智慧和创意去创造独一无二的优势。

“流量密码”的精准捕获与转化:从官方账号的“改名梗战”到全民参与的“为常州补笔画”挑战,常州敏锐地捕捉网络情绪,用幽默和创意引导流量,并将其成功导向文旅消费和城市品牌塑造。京东等平台借势推出“苏超十三城”特产折扣,将常州引发的区域性关注,转化为更大范围的经济效益。“赛事引流—文旅承接—消费转化—品牌提升”的闭环模型清晰可见。

“城市形象”的主动重构:“三无”的意外,成了撕掉“工业重镇”刻板标签的契机。通过这场全民事件,常州向外界生动传递了“敢玩会玩”“创意无限”的新形象。手握“恐龙IP”“音乐节高地”“苏超梗王”三张新名片,常州在长三角文旅同质化竞争中,实现了基于文化个性与创新表达的差异化突围。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:“常州队没赢过,但常州没输过”。

体育的本质,在常州的“归零”中,得到了最纯粹的回归。它提醒我们,比追逐那个耀眼的“1”(胜利/进球/积分)更重要的,是珍视无数个“0”背后所蕴含的奋斗、热爱、团结与永不言弃的精神价值。

一座城市,一支球队,能在“零”的刻度上,让精神的海拔如此凸显,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胜利。



发表评论